1949年8月配资之家,兰州战役结束时,黄河下游的波涛翻滚,带走了2000余名国军士兵的生命,这些人命丧黄河的背后,隐藏着一场激烈而复杂的战斗。
其实,在最初的战略部署中,敌军选择的决战地点并不是兰州,而是距离六盘山不远的平凉。可惜的是,负责西北防守的二马军团因各自保留实力而心生疑虑,谁也不愿先当“炮灰”,因此平凉的决战计划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就宣告失败。
随着我军不断西进,国军方面开始感到压力增大,他们紧急调整作战策略,试图通过拖延我军的行进速度来分散我军的力量。他们计划引诱我方进入兰州,企图通过马鸿逵和胡宗南的合围,逐一击破我军。然而,阎锡山还秘密联系了新疆的陶峙岳,以备不时之需。
展开剩余88%马步芳在兰州的防御部署可谓极其严密,三个兵团的兵力驻守在市区核心,城东远郊更是布防了3万大军,严防死守。这时的兰州,几乎是固若金汤,任谁都无法轻易突破。
对于敌军的这一系列动向,毛主席和彭德怀已经了如指掌。此时的战争格局和两年前已经截然不同,解放军凭借持续的战斗胜利,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战斗力。无论是军界的精英,还是普通民众,都清楚国军的败局已成定局,只剩下“委座”还在苟延残喘地抵抗。
在我党上层看来,兰州战役虽面临重兵防守,但若敌军选择撤离,将对我军解放进程构成巨大障碍,特别是如果敌军退回青海,依托广阔的草原和险峻的山脉,必定会给我军带来更多的挑战。然而,二马的战略部署反而让我军松了口气,结果也没有辜负战士们的牺牲,1949年8月26日,兰州终于顺利解放。
然而,令人不解的是,在战斗结束后,我军竟没有俘虏到任何一个团级以上的军官。这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。
兰州战役前,我军对战役的准备极为充分,军委将此次行动视为至关重要,派遣专门人员进行了政治动员和宣传教育,并为可能的长时间攻坚战制定了周密的战略部署。参战的兵员和民工达到了15万人,足以证明我军决心必胜的决心。
兰州地理位置优越,自古以来便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,三面环山,紧邻黄河,交通条件得天独厚。正因为如此,兰州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。为了彻底攻占兰州,军委安排了三路大军西进,沿途清扫敌军。1949年8月9日,第十九兵团率先攻占华家岭、会宁和定西三地,并于8月10日到达兰州东郊的定远镇进行驻守。
与此同时,第二兵团也从秦安出发,仅用了9天便赶到兰州南部。途中,当地百姓纷纷送上自家食物和工具,积极支持解放军。接着,第一兵团顺利解放陇西和渭源,歼敌1400余人,敌军的防守几乎被击溃。
然而,在8月21日的试攻阶段,我军却因为过于轻敌和准备不足,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挫折。面对阵亡和伤亡的增加,彭德怀总司令果断下令暂停进攻,并重新调整了作战计划。根据我军的侦察情报,敌军重兵把守南山,而东西两侧则防守薄弱。因此,我军决定重点突破南山,并封锁敌军唯一的撤退通道——黄河铁桥。
毛主席给出的指示相当明确,他要求彭德怀要做好一次不成就两次的准备。全党上下都充满信心,坚信兰州必定能够解放。
1949年8月25日早晨,我军对兰州发起了总攻,驻守在城外的战士们都早已整装待发。当彭司令下达进攻命令时,战士们便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兰州城。兰州本该宁静的清晨,顿时充斥着枪声和硝烟。
国军在南山的第一个防线设防严密,沈家岭就是必须攻破的第一个阵地。然而,敌军的强力防守让我军的进攻十分艰难。这项艰难的任务被交给了第四军第三十一团,而冲锋的先锋正是王学礼团长指挥下的二营。
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,战士们毫不退缩,勇敢杀敌,仅用不到十五分钟便突破了沈家岭的第一道防线。随着第二道防线的突破,敌军的防御逐渐失去威胁,但就在即将取得胜利之际,敌人突然发动了疯狂的反扑。王学礼团长随即下令三营支援,而敌人也增派了兵力,双方激烈对抗。战斗至25日傍晚,我军终于成功占领沈家岭,但代价也是巨大的,第三十一团几乎全员伤亡。
与此同时,在营盘岭上,33岁的曹德荣带着25公斤的炸药包,带领队员冲向敌人坚固的碉堡,最终用自己的生命炸开了敌人的防线。炸药爆炸后,敌军防线被突破,解放军战士们继续奋勇追击。
随着战斗不断推进,我军渐渐占据了有利位置,终于在25日傍晚时分攻占了营盘岭的主峰,敌人的防守彻底崩溃。此时,窦家山阵地也终于被攻占,敌军守军已知大势已去,不得不放弃抵抗。
敌军总指挥马继援在营盘岭失守后,曾多次向远在秦岭的胡宗南和马鸿逵求援,但直到西兰公路被封锁,他也未能等来支援。最终,他决定弃城而逃,将所有团级以上干部召集在一起,举行所谓的“最后动员大会”,其实是通知他们撤离兰州。当天夜里,马继援悄然乘飞机逃往西宁,遗下的是一片空虚的战场。
最后的决战发生在七里河的黄河铁桥附近。随着敌军的退路被彻底切断,解放军勇猛追击。黄河铁桥成为了敌军唯一的撤退通道,但由于解放军的猛烈攻击,很多敌兵未能逃脱,最终溺水黄河,葬身河底的逃兵达2000余人。
8月26日清晨,我军顺利进驻兰州,经过激烈的巷战,成功占领了城内大部分区域。国军大部分士兵在解放军进城前已悄悄逃离,剩下的敌军很快被俘。此时,兰州战役的胜利已经基本确定。
战后,我军共歼灭马家军1.27万人,俘虏1.44万人,战斗中我军牺牲了8700名战士。兰州的解放,是解放军英勇奋战、无数战士牺牲的结果,彭德怀在将战果上报毛泽东时,已为兰州的解放而自豪。
然而,在统计俘虏时,彭德怀发现令人不解的现象:所有团级以上的高级军官都没有被俘。经过一个月的审讯,才得知马继援在战役结束前就已经指示所有高级指挥官撤离,亲自乘飞机逃往西宁,而那些留在城内的国军官员则早已逃入了人海中。
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,有人为了保命而抛下了战友与城市,而有些人却为了祖国的解放,不惜用自己的鲜血去换取胜利与自由。这些英勇的战士们,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曙光,而这份赤诚,永远铭刻在历史的篇章中
发布于:天津市富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